所有的老师都会告诉你,一二年级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,引导学习兴趣,形成自主学习能力。
但是究竟具体该怎么做,其实每天盯好这三件事就可以了。
01 阅读 很多家长都说我们家可喜欢看书了,阅读量不小的。但是有些孩子的有效阅读是不够的。有些是识字量不够,有些是容易跳字漏字,就导致数学应用题读不懂,语文阅读理解也看不懂。 特别是对一二年级的孩子来说,如果能够坚持每天朗读15分钟,远比默读30分钟的效果好。特别是朗读的过程是眼睛,嘴巴,耳朵都参与了学习活动,对于学习和记忆更有帮助。 02 计算 如果孩子平时练习大量的都是粗心马虎之类的计算错误,家长一定要警惕,计算的规则是死的,照道理是不会算错的,孩子做错可能是做到一半分心了或者该进位或退位的标记没有做,没有严格按照运算规则来计算,这就是计算的习惯没有养好。如果能够坚持每天计算5分钟,远比周末积累了一周的量练它个个把小时的效果好。 “800-700=900”的家长只看到了孩子数感不好无法辅导,为什么不让孩子严格的把计算步骤写出来,看看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呢。 03 写字 我们知道不仅在五年级和初二时需要参加两次写字等级考试,字还是人的第二张脸,字写得好能给老师在阅卷的过程中更好的体验,给人以思路清晰的第一感觉。后期的学习,99%都需要纸笔写字表达出来,不论是书写的姿势,握笔的姿势,字的笔画,字的结构都是基础。所以在一二年级伊始,一定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。 坚持每天工整地书写半小时,远比潦草地乱写一小时有效。 ★ 每天盯好这三件事,接下来就是度的把控,我常说教育的精髓就是度的把控。有哪些需要注意? 1.量的控制和难度控制,是兴趣的重要保障。其实一般写字,朗读和计算,学校都会布置类似的作业。学校有就无需额外让孩子多做,好比即使再喜欢吃炸鸡,让你天天吃顿顿吃也有吃腻的时候,所以量不宜过多,可参照上面给的时间。难度则控制在5:5的状态,即一半和校内持平,一半比能力高一点。能力比校内高,就夯实校内提高能力。能力比校内低,就补足能力追上校内。 2.量不在大,贵在每天坚持。很多鸡血家长看到上面时间就不屑地说,哼,这个量太少了。每天都练一个小时肯定比每天练10分钟的效果要好。但是问题是你能连续不间断地坚持多久。 举个通俗的例子,减肥到底是每天少吃一点点,坚持3个月有效,还是想到减肥的时候一下子一天不吃,平时零食奶茶来者不拒,这样的效果可能更容易适得其反。时间不长更多是为了能够坚持下去。计算5分钟,朗读15分钟,写字30分钟。这些就算今天有额外的安排,哪怕是在外面旅游,都能挤出来时间去完成。 家长能够督促孩子保质完成,不仅能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,还能起到滴水穿石的效果。